上星期六Mancent 終於in 埋最後一間係一條龍幼稚園
培正小學(幼稚園部)
有時間先update 番培正
係搵幼稚園既途中....大家總會有時間先update 番培正
搵幼稚園既途中....大家總會
有點迷失
我都buy happy school,但身邊太多朋友問我以下問題,令我有點迷失,請問你們可否分享一?
下?happy完三年上小學就唔方唔happy喇!
你點都要同佢補底,點解唔讀間深少少,對佢對你都好啲。
小朋友適應力好強,從細個比佢習慣深少少課程好啲,好過上小學先唔習慣多功課。
3~6歲係小朋友學習語文最好的時期,唔好錯過!
條條大路通羅馬,世界上唔係得一種教學方式好。
happy school都好,學術深都好,只要小朋友性格適應,都是好學校。
不要太在意三姑六婆的意見。當你讀 hard school,又有人問你做咩攪到個細路咁辛苦....
happy school 和 hard school各有優劣。只要小朋友和家長都舒服就可以。
當然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幾多家長有能力(和機會)送孩子進國際學校和留學外國?
我都buy happy school, 但還是擔憂升小後難以適應
每個小朋友都是獨一無二,A小朋友適合happy school/hard school唔代表可以應用到自己小朋友身上. 最緊要適合.除了你自己之外,無人更了解自己的小朋友.
其實入較深的kg亦未必一定唔happy, 入happy kg如有額外的訓練上小一又未必有問題,主要都係睇父母的付出和有冇think/plan ahead。
=================================================【明報專訊】在網上看到網民對教育的一些看法,在此分享《中國歐美教育對比》﹕「中國﹕小學累、中學苦、高中拼、大學混。玩耍的年齡被迫學習,學習的年齡只想玩耍。歐美﹕小學玩、中學混、高中學、大學拼。玩耍的年齡就玩耍,學習的年齡才學習。小、中、高階段中國學生一般佔優,進入大學階段,歐美學生迅速超越。太看重起點,必將失去終點!」
「太看重起點,必將失去終點」這句實在可圈可點。我教會的一對夫婦,有一子一女,都在九龍某名校就讀。聽說女兒想轉校了,落筆前特意求證——他們生活豐裕,上下課有司機接送,已經省了很多交通時間,但媽媽一聽我問到功課考試,語調即變得急促焦慮。她說女兒回家洗澡吃飯後,功課要做到晚上10:30甚至11時才完成,翌晨6:45起牀,天天如是;沒有時間讀課外書,不能參與課外活動,星期天帶着樂器通街走,打工仔父母舟車勞頓,筋疲力盡。她問老師點算呀?老師無奈說「我知呀,無辦法」;去問校長,校長回答說「這裏每個人都如是」。我問她女兒所學的用來做什麼?媽媽直言只用來考試,有些內容她當年中二才讀。
讀傳統校 母女齊喊苦
這位姊妹,在女兒升小時已努力適應,但四年過後終要撤退,轉到國際學校。我問小兒子一起轉嗎?她說不需要,因那老牌男校有IB課程,而且校長開明,功課不多。她嘆道公開評核試每三年一次,一年多前便準備,考完透過氣後又要開始操練。每一評核程序都是權力的表現,局方如是,校方如是,受害人是小朋友。
另一好友的女兒在另一名牌女校就讀,去年小學畢業後轉校。我問小妮子,她說開心開心開心多了。那麼開心上課,會否應付不了將來需要,考不上好大學?
上星期我收到小兒學校的周年籌款冊,詳細列明今年畢業生考進哪間大學,我仔細看過也嚇一跳,難怪說今年成績是歷年最好。
我不是得戚、示威國際學校有多好,只想說在大仔踏進漢基國際學校、老師申明功課不應多於半小時開始,便一直衝擊着我,令我重新審視教育制度。這十多年我幾乎沒有因功課和他有矛盾衝突,只有一次因為老師說他上課雲遊而拍枱,後來我也自責,因為雲遊正是他的思考方法。
誰說少功課便考不入好大學?
我估計他的同學們也是在這種功課少、活動多、不斷互動下學習;到學校提供IB課程,我又開始了解那是什麼一回事,跟進到今年,大仔入大學,我相信自己有條件在這方面發言吧!漢基今年的IB畢業生約150人(據校方數字),到英國念書有24人,包括牛津2人、劍橋2人、華威1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1人、Durham 2人、倫敦皇家學院2人、UCL 6人。其實牛津應有3人入讀,其中一人是我兒子好友,但他最後卻到另一間在美國沙漠、聽也未聽過的Deep Spring去。
以上所舉大學都排英國十名內,還未計算到美國的學生。至於香港,有7人進了港大,1人在中大,科大則有兩名同學。我只希望校長、家長和老師知道,學習方法不一定只有操練、考試、死記,現在有通識了,但也有人開始以考通識、鋤通識作招徠。有如換了坐廁,仍要蹲在上面。
下星期我再整理漢基畢業生赴美的情况,分析一下,讓父母知道少功課測驗考試,孩子們也能考進精英名校。
作者為著名導演,愛家爸爸,育有3名兒女
======================================
======================================
芭蕾舞明星Sergei Polunin,19歲成為英國皇家芭蕾舞團歷史上最年輕首席舞蹈員,很多人把他與「芭蕾皇帝」雷里耶夫(Rudolf Nureyev)相提並論。但今年初,才22歲的他竟然宣佈退休。
Polunin生於烏克蘭窮鄉僻壤,幼年父母離異,母親認定運動脫貧是他的最佳出路,3歲讓他試學芭蕾舞和體操,鎖定體操為目標後,為方便練習,不惜把他轉往學業成績較差的學校。
6歲時,他已過着半職業運動員生活:早上8時至中午上學,之後立刻往練體操至6時,「記憶中好像飯也沒有吃」,回到家往往疲倦得倒頭便睡,一般小孩的玩樂生活當然免問。
6歲時,他已過着半職業運動員生活:早上8時至中午上學,之後立刻往練體操至6時,「記憶中好像飯也沒有吃」,回到家往往疲倦得倒頭便睡,一般小孩的玩樂生活當然免問。
練舞棄學業 母子變疏離
他未滿8歲時患了肺炎,休養幾個月後,發現追不上同學的進度,母親心灰意冷下,決定再讓他試芭蕾舞,多年刻苦體操訓練竟成為紮實的舞蹈根基。12歲時,母親每月為他報名參加兩次比賽,Polunin說:「我討厭這段日子的沉重壓力,特別是母親會在場監督,賽後又會罵我不夠認真。」
14歲時,他「被毛遂自薦」進入倫敦皇家芭蕾舞團,舞技已鶴立雞群,而且由於英語水平低,跟不上學業進度,索性更多時間放在舞蹈上,從此扶搖直上。
14歲時,他「被毛遂自薦」進入倫敦皇家芭蕾舞團,舞技已鶴立雞群,而且由於英語水平低,跟不上學業進度,索性更多時間放在舞蹈上,從此扶搖直上。
儘管已成明星,生活仍是極之艱苦和刻板,加上年紀輕輕便為舞團擔大旗,更沒有機會做回普通青年。為平衡白天生活,他交上背景複雜的朋友,晚上流連派對,偶爾服用可卡因、K仔,甚至在表演前濫藥。
他坦言人生目標是錢:「我不要做百萬富翁,我要賺千萬、億萬。」一天恍然大悟:再這樣跳下去也不可能達到目標,僅餘的鬥志也消失了。「舞蹈不僅是職業,還佔據了我的生命。你必須熱愛舞蹈,才能忍受每星期六至七天如此生活……我仍愛表演,但體內那藝術家已奄奄一息。」幸而退休後幾個月,在俄國舞蹈家Igor Zelensky游說下,加盟莫斯科舞團,重上舞台。
他坦言人生目標是錢:「我不要做百萬富翁,我要賺千萬、億萬。」一天恍然大悟:再這樣跳下去也不可能達到目標,僅餘的鬥志也消失了。「舞蹈不僅是職業,還佔據了我的生命。你必須熱愛舞蹈,才能忍受每星期六至七天如此生活……我仍愛表演,但體內那藝術家已奄奄一息。」幸而退休後幾個月,在俄國舞蹈家Igor Zelensky游說下,加盟莫斯科舞團,重上舞台。
可是,他與母親關係卻仍疏離。自從搬到倫敦後,他禁止母親看他的表演,仍居烏克蘭的母親,直至現在也只能和擁躉一樣在網上追他的星蹤。「從前她只會責罵和批評我,現在我自立了,不會再容許她看我。」
他為記者安排往烏克蘭採訪母親,適值母親生日臨近,他隨手拿出幾張50英鎊現鈔,請記者轉交。「要找張生日卡把錢放在裏面嗎?」記者問。「免了。小時候,她逼我自製生日卡送她,現在我決不會給她生日卡。」
母親對他的態度沒有怨言,只慨嘆:「他只記得我對他嚴格的一面。」她認為自己責任是培養兒子成材,就算犧牲了親情也在所不惜。
他為記者安排往烏克蘭採訪母親,適值母親生日臨近,他隨手拿出幾張50英鎊現鈔,請記者轉交。「要找張生日卡把錢放在裏面嗎?」記者問。「免了。小時候,她逼我自製生日卡送她,現在我決不會給她生日卡。」
母親對他的態度沒有怨言,只慨嘆:「他只記得我對他嚴格的一面。」她認為自己責任是培養兒子成材,就算犧牲了親情也在所不惜。
為入名校 逼孩子操試題
香港運動員賺不了錢,沒有家長會如此逼子女。不過,家長為爭取入名校的狠勁,也堪比擬。學十八般武藝、上下午讀兩間幼稚園,早已不是新聞。爭入名校的起跑線,已提前到幼稚園的兩歲學前班,因為入名校中學必須讀過直屬或精英小學,入這些小學的先決條件則是從精英幼稚院畢業。據說有家長用肚裏胎兒的超聲波「照片」報名,我半信半疑;不過,歲幾的孩子要為入讀兩歲課程去學校面試,是千真萬確。
歲幾的孩子,懂甚麼?面試時要坐定定,對孩子已是極高要求;有些學校還會問幾種生果的名字。簡單點有嗎?有,是孩子自己的名字,不過答案不能是「崢崢」或「嶸嶸」,是「姚崢嶸」。歲幾的孩子,能講「媽媽」、「爸爸」已算頗早熟,要講全名,則非經一番操練不可。
歲幾的孩子,懂甚麼?面試時要坐定定,對孩子已是極高要求;有些學校還會問幾種生果的名字。簡單點有嗎?有,是孩子自己的名字,不過答案不能是「崢崢」或「嶸嶸」,是「姚崢嶸」。歲幾的孩子,能講「媽媽」、「爸爸」已算頗早熟,要講全名,則非經一番操練不可。
最近聽了一個故事:家長這樣訓練了孩子幾個月,某天孩子午睡醒來,家長問他想吃點甚麼?孩子竟然答:「我個名叫xxx。」爸爸說,那一刻,他內疚不已(類似故事還有很多,不過受朋友所託,不便寫出)。
其實,就算孩子懂說生果名字,也不反映他們的智商和能力,只顯示家長有準備,我相信這些面試的真正目的,亦正是測試家長的誠意、決心和狠心,因為走上名校路,便是20年的馬拉松賽。就算將來孩子會成為律師、醫生、投資銀行家,又值得嗎?就算從起跑線彈出了,但父母開心嗎?孩子會感激嗎?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27/18081610
法國總統建議廢除家課,挪威學生亦罷課要求取消家課,希望在學校內完成作業。香港本地學校以家課量多而「聞名」,小朋友為做功課而要「捱夜」。各位家長是否支持「罷免家課」?你們認為,一日有幾多份家課,才算合理呢?
其實,就算孩子懂說生果名字,也不反映他們的智商和能力,只顯示家長有準備,我相信這些面試的真正目的,亦正是測試家長的誠意、決心和狠心,因為走上名校路,便是20年的馬拉松賽。就算將來孩子會成為律師、醫生、投資銀行家,又值得嗎?就算從起跑線彈出了,但父母開心嗎?孩子會感激嗎?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27/18081610
法國總統建議廢除家課,挪威學生亦罷課要求取消家課,希望在學校內完成作業。香港本地學校以家課量多而「聞名」,小朋友為做功課而要「捱夜」。各位家長是否支持「罷免家課」?你們認為,一日有幾多份家課,才算合理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