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ense Script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轉]24 Parents 幼兒發展指標與教養參考 (1-2歲)

Reference :24 Parents
http://www.24parent.com/新手父母

細佬仔自從由醫院出番黎..脾氣大左好多~
又唔分享..仲大叫..

真係想打佢~

===========================


新手父母速讀﹕幼兒發展指標與教養參考 (1-2歲)
發展範圍, 發展指標, 教養參考
肢體動作
  1. 小朋友能夠自己坐在椅子上,一歲半以後可以自己走得很好,可嘗試扶著扶手上樓梯。
  2. 可以使用湯匙、叉子嘗試自己吃飯,會拿杯喝水,模仿大人重複簡單的動作,如:丟球、堆積木。
  3. 接近兩歲的小朋友,有跑步的動作出現,但還不是跑得很好,可以自己站好向上或向前跳。
  1. 提供安全無虞的居家環境,讓小朋友有機會自己四處走動探索,以促進他的大肌肉發展。
  2. 小朋友想嘗試自己動手使用餐具時,可以準備合適的器具協助他,如:尺寸適合、不易摔壞的碗和湯匙。
  3. 為小朋友布置安全的學習環境,如:在玩具收藏箱裏放置安全的玩具,讓小朋友可以自由拿取、操作探索,這樣會有助於小朋友各範疇的發展。
認知能力
  1. 12 到l8 個月大,會更主動的、有目的地探索週遭事物,對東西如何操作十分好奇,如:會玩電線插頭、開關電燈、電視;給他一件小東西,他會搖它、摸它、咬它、轉它,從探索中慢慢了解事物的因果關係。
  2. 喜歡將物品按照大小、形狀、顏色分類排序,逐漸發展分類的能力。
  3. 一歲半左右,小朋友喜歡玩躲貓貓 (peekaboo),或尋找藏在盒子裡的物品。
  1. 提供各種顏色、大小、形狀不同的安全玩具,如:積木,讓小朋友自己嘗試各種排列、組合的遊戲。
  2. 玩具要擺在固定位置,並有明顯的標誌或線索,小朋友玩完玩具,可以邀請他一起把玩具歸位,建立收拾玩具的好習慣。
  3. 鼓勵小朋友發現、認識新事物及事物的名稱,如:小朋友開心地喊「車車」時,你可以鼓勵並回應小朋友:「嗯!這是巴士或各類型的汽車」。
語言溝通
  1. 進入「單詞期」,開始會指物命名,如:指著波,說:「波」。但越靠近單字期末期,說「波」,可能是代表「我要玩波」或「媽咪一起來玩波」。
  2.  18 個月大,能辨別身體部位,如:鼻子、眼睛、嘴巴、手、腳;看動物圖畫書時,可以說出動物的名稱,如:狗狗、貓咪。
  3. 18 個月以後,會開始出現「雙詞期」,如:說出「狗狗玩」,是指「我們跟狗狗一起玩」;說出「媽媽鞋鞋」,有可能是指「媽媽的鞋子」或「媽媽幫我穿鞋」。
  1. 多與小朋友對話,說話時要放慢速度、配合手勢,耐心地聽他說話,溫暖地回應他。
  2. 當小朋友說出單詞或雙詞時,要盡量以完整的簡單句回應,一方面表示你理解他的意思,一方面也為他示範正確的表達方式。
  3. 為小朋友朗讀,可擴展小朋友的詞彙。親子共讀,提供了小朋友聆聽和說話的機會,有助於小朋友的語言發展。親子共讀圖書詳見本網站<<愛書才會贏>>。
社交情緒
  1. 喜歡獨自遊戲,但仍倚賴成人的指導,還不能瞭解社會規範,對其他人的認識很少。
  2. 會跟主要照顧者發展出親密的情感關係,喜歡跟照顧者在一起,在心理上仍很依賴成人。
  3. 一歲半的小朋友開始可以自己獨立行動,甚麼都想嘗試,如果阻止他,會出現反抗的行為。
  4. 此時期會開始出現恐懼、嫉妒和害羞等各種複雜的情緒。
  1. 帶小朋友到親戚朋友家拜訪,讓他有機會與其他人接觸相處,會降低他怕陌生的不安。
  2. 爸媽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及與人互動的方式,小朋友都可能會模仿學習,在小朋友面前,不要使用暴力或吵鬧的方式發洩情緒。
  3. 父母要盡量保持自身的情緒穩定,這樣小朋友的情緒也就會比較穩定,且樂於與人親近,發展出充分的安全感與自信。




reference:http://www.24parent.com/%E5%AD%A9%E5%AD%90%E7%8A%AF%E9%8C%AF%E4%B8%8D%E7%94%A8%E6%89%B9%E8%A9%95%E5%8F%AA%E9%9C%80%E8%AC%9B%E5%85%AB%E5%8F%A5%E8%A9%B1%E5%85%B6%E9%A4%98%E9%83%BD%E6%98%AF%E5%BB%A2%E8%A9%B1/3/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問題。作為家長這時不要急著插手,可以先問孩子八個問題,聽聽他們有什麼想法。而往往問不到幾個問題,事情就已經很清楚並得到解決了。家長不妨可以一試。
第一個問題是:“發生什麼事情了?”
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許多成人碰到突發狀況時,會習慣性的太快下判斷:“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會打你。”“一定是你做錯事,老師才會處罰你。”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從他的角度說說事情的經過,很可能冤枉孩子。況且,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真的是他的錯,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
第二個問題是:“你的感覺如何?”
事情經過是客觀事實,當事人心裡受到的衝擊純然是主觀的感受,無所謂是非對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一旦說出來,哭一哭,罵一罵,心情就會好多了。腦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麼他都會聽不進去。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孩子夠冷靜之後,可以問他
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麼驚人之語,先不要急著教訓他,而是冷靜的接著問他
....


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麼?”
並且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過去之後,問他最後
第八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麼選擇?”
讓他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
如此練習幾次,孩子就會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需要我們操心了。
經典八問:
第一個問題是:“發生什麼事情了?”
第二個問題是:“你的感覺如何?”
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
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
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
第六個問題:“你決定怎麼做?”
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麼?”
第八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麼選擇
父母若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不能剝奪了孩子履行責任的機會。讓孩子處理自己的事情,並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後果,從而達到培養孩子責任心的目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養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