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ense Script

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

[轉]名校這條起跑綫

甚麼贏在起跑線上根本係冇意義

reference: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4/04/10/68972

就算唔講到人生漫漫長路咁遠,淨係講喺大學入面,同一個學系,有黎自不同背景的同學。
我有同學係出身所謂傳統名校,有同學係出身於所謂Band 3 中,大部分好似我咁,平平無奇。
出身名校o既唔一定特別叻﹐出身Band 3 唔一定比人差,最後畢業成績最好o既通常都唔係高考會考最好o既同學。






朋友的女兒今年八歲,在一間數一數二的名牌小學就讀三年級。成績雖然普通,但性格活潑開朗。一天放學回家跟媽媽說,老師要分組做功課,很多同學都想她加入她們的一組。朋友很高興,以為自己女兒很受同學歡迎,所以大家都想跟她女兒一組。她女兒問她,「你知道爲什麽她們喜歡跟我一組嗎?」朋友答不知道,她的女兒若無其事的說,「因爲我蠢咯。」朋友吃了一驚。只見她的女兒拿了張紙出來,畫了一條垂直綫,綫的上端是一些名列前茅的同學名字,她自己的名字則寫在下方。她的女兒跟她解釋,「因爲我唔聰明,所以同學想跟我一組,佢哋就可以做組長。組長有多啲分。但係我又唔係最差嗰個,最差嘅同學無人同佢哋一組架,因爲成績好嘅同學唔想同佢哋一組。」朋友聽到只得八歲的女兒這番分析,倒抽一口涼氣。一個只有八歲的小朋友居然能如此細緻地分析成年人世界裏最陰微的心態,小學生與小學生之間竟然也有這種機心算計,大人不知應該感到汗顔還是不忍。

很多家長為了子女能贏在起跑綫,無所不用其極的把子女送到名校。由學前班到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費盡心思都要入名校,以爲能入讀名校就是成功的一半。他們沒有想過名校内競爭激烈,同學與同學之間以成績論英雄,默書測驗考試全是拿來比較的最佳方法。單是默書而言,三年級的學生,默書拿不到一百分就在班上痛哭,小小年紀何來如此沉重的爭勝心??朋友的女兒告訴母親,每次派發默書測驗考試成績單時,班上就會很嘈。因爲很多同學在哭!!這些壓力不就是來自父母?來自學校?來自同學?固然可憐天下父母心,站在父母的立場,子女現在讀書辛苦點,將來日子便會好過點。但試想,小小年紀就要承受無日無之的挫敗感,在學校被人歧視,回到家裏還要遭受父母責罰,這種生活是小朋友應該過的日子嗎?童年已經如此難過,以後的日子更加難想象。


我慶幸我們那一代的父母不是怪獸家長,直升機父母。以我父母為例,他們從不要求我讀名校,只要不是Band 5學校就可以了。他們也不緊張我的讀書成績。在他們心目中,中五畢業也不打緊,讀書不成那就出來工作幫輕家裏負擔。所以我沒有來自父母的讀書壓力。在一家當年屬於二綫尾的中學念書,同學間互相競爭的心態絕不激烈,不會為考試而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大家放學後不用上補習班,不是留在學校打羽毛球、踢毽便是到附近麥當奴大家樂糖水鋪吃下午茶吹水,就這樣輕輕鬆鬆的過了我人生中快樂而精彩的七年。同學間的話題絕少跟學習有關,大家不太在乎成績,反倒讓我在毫無壓力下領略讀書的樂趣。我現在想,若當年不幸地進入現在所謂的名校,在年年爲人墊底的情況下,我會覺得讀書是樂趣還是苦差?!適當的壓力或許能推動小朋友努力一點,但強扭的瓜不甜,過分催谷,太過強調成績的重要性,忽視小朋友本身的興趣能力,很多時到最後不但徒勞無功,還會令小朋友產生自卑感,挫敗感,甚或否定自我價值,而這些負面情緒往往會伴隨他們一生。

童年本來就應該無憂無慮。讀書學習固然重要,但不是小朋友生命的全部。把他們所有玩樂的時間抹殺掉,取而代之無數的補習班,琴棋書畫游泳柔道跆拳,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甚至拉丁文(對,是拉丁文沒錯!),連上幼稚園也可上下午各一間,這種連大人也無法接受的日程,不少父母卻堂而皇之的一句「為小孩子好」而繼續爭取把兒女每天24小時盡可能填滿,美其名是讓兒女贏在起跑綫,實際上我覺得是虐待兒童的一種。這種精神上的虐殺比暴力對待小朋友還說不清哪個遺害較大?!我有一位朋友就是這種為兒女安排滿滿活動的家長。我問她,你的小朋友真的想參加這些活動?她說她問過小朋友,小朋友說她願意上課,她才替她報名的。我不信,有一次我找機會問她的小朋友是否真的願意參加這些課外活動。她想了幾秒,然後答我,「媽媽想我上嘛,那我就上吧。我說我不想上,她會不高興的。」這個孩子只得6歲,小小年紀已經懂得看大人面色行事,反而我那位朋友卻不懂自己子女的心思,小孩子比成年人更能看透世事人情,那究竟是幸還是不幸?!
一直覺得什麽贏在起跑綫的論調很荒謬。人生的路很漫長,不是100公尺短途賽。即使起步比人快,在人生這場馬拉松中,最後誰勝誰負光憑誰起步快就能定論?龜兔賽跑的故事不是耳熟能詳的嗎?!兒童的歲月很短暫。無憂無慮不過十年,轉眼過後就會進入成年人弱肉強食的世界。人生路本來就是越走下去越難行的,一早把小朋友要走的路限定,過早的把他們玩樂的時光縮短,提早把他們投進壓力煲,我認爲這是作爲父母的殘忍。很小的時候讀過魯迅一篇文章叫《風箏》,講述作者有個弟弟,童年時最喜歡放風箏。但因爲作者認爲這是沒出息小孩的玩兒,不但不許弟弟放風箏,還把弟弟自己做的風箏狠狠的毀掉。這件童年往事直至作者人到中年時,因爲看見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才發現,「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 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作者對於自己曾經這樣精神虐殺弟弟這一幕,他感到無限愧疚。他想獲得弟弟的原諒,但原來弟弟根本已經忘記這件事。「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之可言呢 ?無怨的恕,說謊罷了。」現在為人父母的,曾經也是小孩。小孩的心思,難道作爲過來人的父母就不能理解?與其讓子女在名校裏惶惶不可終日,倒不如讓他們輕輕鬆鬆的在普通學校過著正常的學習生活。對於小孩來説,本來就沒有什麽名校不名校之分,在乎的不過是家長罷了,以父母之名,把重擔加諸子女身上,這是出於愛還是其他,還真的説不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