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ense Script

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

手足口病:感染+預防方法+ 癥狀+治療

睇Forum 話好間幼稚園已經爆發左手足口病而家搵定手足口病:感染+預防方法+ 癥狀+治療


好似無咩藥可以食...


父母可以做到就係

  • 對付皮膚皰疹:苦參、野菊花、紫草、地膚子各30g,加水3000ml,煎至2000ml,涼至35℃~38℃,泡洗手足臀部10~15分鐘。
  • 對付口咽部皰疹:西瓜霜吹敷口腔患處,或口腔炎噴劑噴患處,每日2次。
  • 對付口疼牙齦腫:可用板藍根10克,黃芩、白蘚皮各6克,雙花3克,竹葉、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 父母可以用含有Chlorhexidine的痱滋藥物,以棉花棒沾一些藥物,點在孩子的患處上,使用份量宜適量,切勿過多。選用藥物時也應該看清藥物標籤,如果含有水楊酸鹽(salicylate salt)的痱滋藥物,則不應讓兒童採用。
詳情:
=================

甚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及輕微的傳染病。可由多種的腸病毒引致,例如柯薩奇病毒和EV71型腸病毒。常見於夏天及初秋時分,潛伏期約三至七天。

EV 71病毒
柯薩奇病毒


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主要是透過患者的排泄物及呼吸道的飛沬或玩具等直接接觸傳染;而接觸患者穿破了的水泡亦能感染此病。

誰容易受到感染?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幼童身上,由於傳染性頗高,所以很容易在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做成爆發性傳染。



病徵

病發初期有點像感冒,病者可能會連續發燒幾天,手、腳會出現水泡或無痛的紅疹,口腔內及舌旁會有疼痛的潰瘍,因而影響食慾。這些水泡及紅疹通常會在7-10天內消退。嚴重的腦部和心臟併發症並不普遍。




如何照顧染上手足口病的兒童?

一般來說,病者會在一星期左右,隨著水泡、紅疹、潰瘍消失及退熱而自動痊癒。現在雖然還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方法或預防疫苗抑制手足口病,但為了防範併發症,假若病者情況惡化、活力不佳或發高燒,家長應攜同子女儘速就醫。同時在接觸患有手足口病的病人後,要清洗雙手。


預防方法

1.        保持空氣流通。

2.        飯前、如廁後及處理完嬰孩的尿
片或其他穢物後應徹底洗手。

3.        咳嗽或打嘖嚏時應掩蓋鼻口。

4.        小朋友的玩具或用具應清洗乾
淨。

5.        由於手足口病的傳染性頗高、病
童應留在家中,直至退熱,口、手腳的潰瘍及水泡結痂後才回校上課。

6.   減少到人多擠迫的地方。


沾污的玩具,用品應清洗乾淨


飯前、如廁後,及處理完嬰兒尿片等穢物後應洗手


留在家中直至徵狀消退


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蓋鼻

確診:根據流行病學特點,口腔、手、足出現皰疹,咽拭子、血液及皰液中分離培養出COX A19病毒可確診。

預防和治療方法

托幼園所和家庭預防、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方法:
首先要保持房間、教室和宿舍等場所的良好通風;
其次要每天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家長和老師要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托幼機構每日進行晨午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採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
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如果發現可疑患兒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
手足口病的治療:本病經1周后可自愈,一般對症治療,可應用抗病毒藥如阿昔洛韋、利巴韋林(三氮唑核苷)等。中藥大青葉、夏枯草或導赤散加減。
目前手足口病的沒有較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可以採取以下措施緩解:
  • 服用抗病毒的藥物,如病毒唑、病毒靈等。
  • 保持局部清潔,避免細菌的繼發感染。
  • 口腔因有糜爛,小兒吃東西困難時,可以給予易消化的流食,飯後漱口。
  • 局部可以塗金黴素魚肝油,以頭減輕疼痛和促使糜爛面早日癒合。
  • 可以口服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2等。
  • 若伴有發熱時,可以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
   中醫防治手足口病配方
預防方:金銀花6g,大青葉6g,綿茵陳15g,生苡仁10g,生甘草3g。水煎服,一日分兩次服用,連續5~7天。本方劑具有清熱解毒,健脾化濕之功能,適用於易感人群預防。以上為3~6歲劑量,3歲以內嬰幼兒可減量服用,6歲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治療方:
  • 對付皮膚皰疹:苦參、野菊花、紫草、地膚子各30g,加水3000ml,煎至2000ml,涼至35℃~38℃,泡洗手足臀部10~15分鐘。
  • 對付口咽部皰疹:西瓜霜吹敷口腔患處,或口腔炎噴劑噴患處,每日2次。
  • 對付口疼牙齦腫:可用板藍根10克,黃芩、白蘚皮各6克,雙花3克,竹葉、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食療方:
  • 紅蘿蔔1條,白茅根15g,竹蔗1節,生苡仁15g,每日1劑,煎水代茶。
  • 燈芯草5扎,蟬蛻3g,木棉花1朵,雞骨草10g,瘦豬肉50g,煲湯飲用。
  • 荷葉粥:鮮荷葉2張,白米50克,將荷葉切碎,煮粥吃。
  • 以上均為3~6歲兒童1人份劑量,可根據年齡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提醒

  •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4歲以下的兒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易感的。
  • 感染后只獲得該型別病毒的免疫力,對其它型別病毒再感染無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後還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別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一般1~2周可以自愈,不會留下後遺症,但它也不是終身免疫,即以後還可以感染髮病。
「痱滋」,一粒口裡的小瘡可以令你寢食難安。對於不懂表達的幼兒而言,每次進食時就更痛苦難當了。想替BB塗藥減輕痛楚又有報道指部分痱滋藥可能對幼兒有害。究竟「痱滋」可以怎樣醫治?

痱滋的危險性
大部分的痱滋,除了會使患者疼痛之外,並無害處,即使不加以處理,也會在一個星期內痊癒。如果一個星期後還不痊癒,便建議家長帶幼兒看醫生。
有極小部分的情況,痱滋反映了一些較嚴重的身體狀況,如某些腸胃病、手足口病、鐵質缺乏、病毒引起的疱疹等。

預防痱滋的方法
痱滋的成因目前還是不明。但是保持良好的口腔衞生,可以有助預防痱滋。為尚未長牙的BB每天用濕的清潔紗布抹口腔;為長牙後的孩子每天刷牙,是基本維持口腔健康的措施。由於孩子往往不懂得如何漱口,所以不建議使用漱口水,以免意外吞下漱口水,或帶來窒息的危險。

藥物選擇與應用
雖然痱滋會自行痊癒,但因為會帶來不少痛楚,所以父母都希望讓孩子盡早接受治療痊癒。父母可以用含有Chlorhexidine的痱滋藥物,以棉花棒沾一些藥物,點在孩子的患處上,使用份量宜適量,切勿過多。選用藥物時也應該看清藥物標籤,如果含有水楊酸鹽(salicylate salt)的痱滋藥物,則不應讓兒童採用。

勿讓16歲以下兒童用含水楊酸鹽痱滋藥英國藥物及健康產品監管局提出建議,不應讓十六歲以下兒童使用含水楊酸鹽(salicylate salt)的痱滋藥,因為水楊酸鹽有可能引致雷爾氏綜合症(Reye’s syndrome)。此症雖然罕見,卻有可能致命。
手足口病介紹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主要以嬰幼兒發病為主,4歲以下易得。國家把它列為丙類傳染病。
  • 傳播方式:手足口病傳染源較隱蔽,病毒在環境中廣泛存在,傳播途徑複雜。托幼園是手足口病群發的重要場所。
  • 發病高峰期:每年的5月至7月。夏秋之交都有發病,9月是高峰期。
  • 癥狀:
潛伏期3~8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症。1~2天內口腔、咽、軟齶、頰黏膜、舌、齒齦出現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周圍繞以紅暈,破潰成小潰瘍,由於疼痛,常流涎和拒食。同時手足亦出現皮疹,在手足的背側面和手指(趾)背側緣、甲周圍、掌跖部,出現數目不定的水皰,除手足口外,亦可見於臀部及肛門附近,偶可見於軀幹及四肢,數天後乾涸、消退,皮疹無瘙癢,無疼痛感。個別兒童可出現泛發性丘疹、水皰,伴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一般經過良好,全病程約5~10天,多數可自愈,預后良好。
手足口病發生時,病兒常以發熱起病,其熱度不等,也有不發熱者,但以低熱者居多約點半數。且常伴有流涎、流涕、口痛、咽痛及厭食等癥狀。臨床以口腔、手足皰疹為主要特徵。口腔皰疹見於舌、頰粘膜、硬齶、口唇、咽及扁桃體,約3mm大小,並迅速破潰形成潰瘍。皮疹多見於手足遠端、手指指間,足跟邊緣和甲周,手掌和足跖亦多見,下肢及臀部可呈密集分布的丘疹樣皮疹,初起為斑丘疹,後轉變為皰疹,圓形或橢圓形,約3~7mm如米粒大小,較水痘皮疹為小,質地較硬,周圍有紅暈。皰疹數目少的僅幾個,多的幾十個。一般病程較輕而短,多於1周左右痊癒,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著,如有繼發感染常使皮膚損害加重。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見到,以夏秋季較多。發病初期先有發熱、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樣,有的孩子可能有噁心、嘔吐等癥狀。以後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現橢圓形或梭形的水泡,皰的周圍有紅暈,水皰的液體清亮,水皰的長軸與皮紋是一致的。然後水皰的中心凹陷、變黃、乾燥、脫掉(脫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較堅硬的淡紅色丘疹或者皰疹。同時,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齒齦上也有散在的水皰,但口腔里的水皰很快破潰而形成灰白色的小點或灰白色的一層膜,其周圍有紅暈,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源為皰疹液、咽喉分泌物、糞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



手足口病大注意!

手足口病大注意!
國內部份地區的手足口病疫情報告引起了社會普遍關注,死亡病例逐步增加。數字顯示手足口病病例明顯增多的時間較往年提早,令一眾父母人心惶惶。大家對手足口病認識有多少?讓我們立即為大家解說!
手足口病病徵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可由多種的腸病毒引致,例如柯薩奇病毒和EV71型腸病毒,常見於夏天及初秋時分,潛伏期約三至七天。手足口病的特點是傳播快、易流行,以輕型病例為主,患兒一般一周內即可自行康復。該病主要病症為發熱伴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潰瘍,口腔內的皰疹破潰時患兒往往疼痛難忍,不能吃東西。只有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腦膜腦炎等致命性併發症,嚴重者導致死亡。
誰最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是透過患者的排泄物及呼吸道的飛沬或玩具等直接接觸傳染;而接觸患者穿破了的水泡亦能感染此病。此病主要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幼童身上,由於傳染性頗高,所以很容易在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做成爆發性傳染。
如何照顧患病兒童?
一般來說,患病兒童會在一星期左右,隨著水泡、紅疹、潰瘍消失及退熱而自動痊癒。現在雖然還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方法或預防疫苗抑制手足口病,但為了防範併發症,假若病者情況惡化、精神欠佳或發高燒,家長應攜同子女儘速就醫。同時在接觸患有手足口病的病人後,要緊記洗手。
預防方法
1. 保持空氣流通,減少到人多擠迫的地方。
2. 飯前、如廁後及處理完嬰孩的尿片或其他穢物後應徹底洗手。
3. 咳嗽或打嘖嚏時應掩蓋鼻口。
4. 小朋友的玩具或用具應清洗乾淨。
5. 由於手足口病的傳染性頗高、病童應留在家中,直至退熱,口、手腳的潰瘍及水泡結痂後才回校上課。


1.    我BB 3個月大,而最近我先生接觸過手足口病嘅病人,知悉前而跟BB接觸過,會有問題嗎?BB有任何預防措施要做嗎?而先生的車子亦載過病人,消毒後便安全嗎?
答案:
手足口病是一種過濾性病毒,病者口腔內潰爛的部位及手上出現的白點破穿時所流出的液體,能以飛沫形式或經接觸傳染。而患病人士的腸胃亦會同時會帶有過濾性病毒,因而腸內的分泌物如糞便亦帶有傳染性。
由於病毒經由分泌物傳播,因此經由車輛傳染的機會不高,如病人於車內說話時或咳嗽噴出的飛沫,一般使用1:49的消毒酒精消毒便安全,所以父母不用擔心病毒會經由車輛傳播。
由於3個月大的BB體內尚有媽媽的抵抗力,未必會容易感染病毒。當然不是每位媽媽體內都有手足口病的抵抗力,而且手足口病是有幾類病毒,就算曾經感染過手足口病的媽媽,亦不等於存有抵抗所有手足口病的免疫能力,換句話說,手足口病的病毒跟水痘、德國麻疹等病毒是有所分別,不是染病一次便終身免疫。感染及痊癒後都有機會再次患上手足口病。
爸爸雖然有跟病人接觸,但不等於爸爸受感染,但若爸爸開始感到喉嚨痛、,手掌、腳掌長出一點點按下去感覺“實實”的紅點的話,便有機會是爸爸病發。而問題中所描述爸爸的情況,應該仍未出現發病的徵狀,所以未必有很大機會因感染而傳染BB。
至於BB對手足口病的預防措施,基本上是沒有任何預防的疫苗可以注射,因此應從保護BB接觸病毒方面著手,如家長接觸BB前要徹底清潔雙手、發病時亦應戴上口罩及避免接觸BB,以防傳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