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ense Script

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

你對於贏在起跑線這個說法有什麼意見?

就用跑步來比喻吧,人生不是一百公尺短跑,而是一場由出生跑到死亡的馬拉松。見過馬拉松的跑手會爭先恐後,要贏在起跑線上的嗎?有經驗的跑手都知道,幾十公里的長跑,什麼時候留力,什麼路段快放,跑到哪裏才發力衝刺,都有學問。時刻要求贏在起跑線上,肯定無法跑下去,未到終點已經斷氣了。
==========================
Reference:http://suddenplus.nextmedia.com/blogger/alex-lam/art/47691



最近有幼兒園入學面試出了一條考家長的題目,內容大概是「你對於贏在起跑線這個說法有什麼意見?」。這真是一條好到不得了的開放式問題,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這個問題不能以簡單的「相信」、「同意」、「不同意」等回應,而必須先反思一系列的教育和香港社會狀況問題。大家應該記得香港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時,學歷對於事業有關鍵性作用:大學生是天之驕子,理工畢業可找到理想工作,中七畢業屬中上,中五程度但五科合格也比其他人優勝。到了九十年代末千禧年代初,專上教育學額大幅膨脹令學歷迅速貶值。尤其是對於那些未能考上政府資助大學課程的年輕人,在學歷貶值大趨勢下,大多選擇往海外升學或入讀學費高昂的副學士課程。很可惜,以高昂學費完成的大學、大專學歷無法在求職上帶給這群年輕人甚麼優勢,因為那時大部份僱主已經認為一紙文憑遠不及工作經驗重要。面對學歷貶值加上金融風暴、沙士等問題,大部份的大學、大專畢業生都放下這個舊日的學歷光環,腳踏實地由低做起。

到了近兩、三年,當年那群有學歷的小伙子已年屆三十,開始成家立室。但他們卻發現在社會打滾多年所累積的經驗原來也不一定代表甚麼。因為經驗也有很多層次:管理經驗、專業經驗、基層經驗。但基層經驗始終是基層經驗,再豐富,也不代表有機會升職加薪。當年那些有學歷,願意由低做起的小伙子今天才發現「由低做起」、「總有出頭天」原來只是一廂情願的浪漫想像,因為現實卻很可能是「做極也做不起」。他們亦體驗到「腳踏實地」的隱含意思原來是不能夠「衝上雲霄」。這時大家突然覺悟:原來要事業成功,學歷、經驗都遠遠不及父蔭有幫助。但年屆三十,這群人又可以做甚麼?要麼憤怒,要麼認命,要麼把寄望都放到年幼子女身上。當然,更多的情況是先憤怒,然後認命,最後為年幼子女高昂的興趣班學費而惆悵。

同樣道理,今天大家可能相信「成功需父幹」,但十年之後,很難說社會不會突然發現那些有「父幹」的年輕人原來都嬌生慣養,經不起考驗,經不起風雨,經不起磨練。那時社會也許又會出現另一個新準則,令大家多年來追求的學歷、工作經驗、「父幹」都一筆勾銷。難道大家沒發現自九十年初代以來香港社會已被多次「洗牌」-不少朋友辛苦累積的學歷、工作經驗最後都因趕不上時代變遷而大幅貶值嗎?唯一不變的定律是:當大家發現某東西能帶來好處時,都會「一窩蜂」的追求,然後他們的努力又被集體一筆勾銷,被另一樣東西取代。之後大家又再一次「一窩蜂」,情況周而復始。

我想帶出的重點是這個社會的準則正以高速不斷變遷。每當你花多年時間在自以為正確的跑道上拼搏,在快到終點時都會發現終點已經變成一條掘頭巷。

「贏在起跑線」這個概念其實被過度簡化,今天被認為贏了在起跑線的年輕人,其實他們不單只是贏了在起跑線,更是在二十多年前選對了跑道,知道那條跑道今天的終點會在那裏。二十多年前眼光獨到的選擇加上起跑線上的先機,令他們今天踏進社會工作的時候遠比其他人佔優。

大家不得不留意的是,以「起跑線」分勝負的遊戲規則只適用在這十年間踏進社會的年輕人。今天家中有兩、三歲的子女的新一代父母,要是看到別人今天在那條跑道成功,然後才爭上那條跑道的起跑線的話,我可以肯定二十年後那條跑道不是擠擁得無法容身,便是上面的人集體衝向掘頭巷。

今天很多父母希望幫助年幼子女贏在起跑線:考無盡的證書、獎項等等。但問題在於他們都以今天的遊戲規則去衡量二十年後的社會要求。但在這個全球化時代,我們的子女將來必需要和全球精英分子競爭。就此,我想問大家兩條問題:

(一) 你能夠說出五間香港鄰近地區(如廣東省、澳門、台灣、新加坡等)的名牌小學校名嗎?
(二) 你能說出五種其他亞洲國家的傳統樂器嗎?

如果答案是「不能」的話,那麼大家最好有心理準備,當大家的子女長大成人踏進社會時,他們的僱主也不會知道原來他們是出身於本地名校或者是樂器高手。

那麼這是不是代表今天新一代的父母應該替年幼子女找出那條會在二十年之後通往美好將來的跑道呢?答案是「否」。今天才打算幫子女「贏在起跑線」的父母,他們已經遲了。因為等到二十年後子女踏進社會時,「起跑線」這個概念必然已經過時。在今天24小時無休止運作的社會,社會變遷速度最少比以前每天工作八小時的時代快三倍以上。要預測五年已經很艱難,而遑論是二十年?我相信新一代父母都曾經歷過小六學能測驗吧!當年大家為了練習那些所謂文字推理,都曾削掉無數枝HB鉛筆,在電腦答題紙上滴過無數滴汗水。但一剎那間,整個學能測驗可以被批評得一文不值。大家還能以今天的遊戲規則預計未來的社會要求嗎?

社會正在不斷加速改變,二十年之後的跑道亦不會是一條直線。每個跑手都需要在不斷變遷的環境中不斷轉換跑道-在當時當刻最有利的跑道奔馳,然後又隨環境轉變跳去另一條跑道,在縱橫交錯間穿梭並向前邁進。當中的最高境界,當然是開創一條屬於自己的跑道。

說得具體一點,今天新一代的父母不應該再為年幼子女花精神追求獎項、證書等,因為這些外在指標很可能不適用於二十年後的社會。既然社會轉變複雜得難以預測,我們今天應該自小培養年幼子女的自我了解能力和堅強意志,進而一步一步訓練應變力、適應力、學習力以及創造力。讓他們的在沒有跑道,甚至赤腳的情況之下,都能以自己的內在本質,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光明大道。


Reference【明報專訊】
http://www.e123.hk/ElderlyPro/details/298411

「贏在起跑線上」



嬰孩還在說BB話,還要食奶奶,還不懂得控制大小二便還要包着尿片,就要給送到學前預備班,學習語言、遵守紀律、群體生活、同學相處,目標為本,為考名牌幼稚園鋪路。入學年齡,排長龍託人事拿報名表,必不可少的,是面試技巧班地獄式訓練。語言常識,禮貌應對,打扮衣著,全部都要操練要計分。揀學生的同時,也揀父母,家庭背景,是重要考慮之列。


農曆年將至,最新的,還有拜年工作坊,教導幼稚園及小學生恭賀語句、基本禮儀、理財觀念及溝通技巧,「在短時間內推升小朋友的信心,令他們發揮個人內在潛能,用最真摯的言語打動受眾心靈」。


訓練班所費不菲,不是普通家庭可以負擔。家長花巨資,強迫還在牙牙學語踉蹌學步的子女,接受這種「騎呢」操練,怪獸父母走火入魔,無非就是這六個字作怪:「贏在起跑線上」。


女兒沒操練 成績也理想

很多年前,老爸已聽過這個說法,但不大在意,更不以為然。我們沒有排隊輪候名牌幼稚園報名表,姐妺倆念的,都是屋邨幼兒園,小息玩耍的「操場」,連簷篷都沒有,擔心高空擲物,老爸曾聯同校長老師一起跟房屋署交涉。


面試訓練班,你們當然沒參加,一來浪費,二來不屑。記得小一面試,臨急抱佛腳。前一晚家姐練習了幾次,無非是教她在陌生人面前說自己姓什名誰,平時喜歡什麼活動。練習時家姐表現不錯,對答如流。臨場面試,校長問的所有問題,害羞的家姐,垂下頭一個字也沒有回答。老爸坐在身旁,努力提醒,但她仍是一言不發。這樣的表現,學校當然沒有取錄。


穎,如果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你和家姐早已輸在起跑線上了,但世界末日卻沒有到來。後來,你們都入了不錯的小學,中學成績也很理想,家姐考入大學,念自己心儀的學科,你仍在繼續努力,為公開試搏鬥。


把子女送到什麼幼兒園先修班、什麼面試操練班、什麼拜年工作坊的家長,不是沒有讀過書,學位都可能已經拿了好幾個,總之有錢就是了。但讀過書有學位,並不等同有知識,也不一定有常識。


不懂留力 未到終點已斷氣

就用跑步來比喻吧,人生不是一百公尺短跑,而是一場由出生跑到死亡的馬拉松。見過馬拉松的跑手會爭先恐後,要贏在起跑線上的嗎?有經驗的跑手都知道,幾十公里的長跑,什麼時候留力,什麼路段快放,跑到哪裏才發力衝刺,都有學問。時刻要求贏在起跑線上,肯定無法跑下去,未到終點已經斷氣了。


在電視上看到名牌幼稚園的數學功課,連數學系一級榮譽畢業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也考起。穎,你當時說了不少,對「贏在起跑線上」這問題,肯定有很多意見。




===仲有其他專家係學習上既建議=====



想小朋友做功課奴隸? 可以點? (其他專家既建議)


2015-2016全港幼稚園排名(Top 50) + 2014 全港升小派位概況



不過若可從頭再揀過,我都繼續選這條路。。。



[育兒] 虎媽太嚴厲行不通 望子成龍需做海豚媽


釐清起跑線的迷思 讓孩子成為真正蠃家

迷思一 : 愈早上playgroup愈好?
迷思二 : 語言學習關鍵期?
迷思三 : 潛能開發刻不容緩?
迷思四 : 「玩」是浪費時間?
迷思五 : 名校畢業有光環?

太看重起點 必將失去終點 -中國歐美教育對比

《中國歐美教育對比》﹕「中國﹕小學累、中學苦、高中拼、大學混。玩耍的年齡被迫學習,學習的年齡只想玩耍。歐美﹕小學玩、中學混、高中學、大學拼。玩耍的年齡就玩耍,學習的年齡才學習................太看重起點,必將失去終點!」

<網路謠言>德國憲法禁止太早開發孩子智力 (原文加反駁論點)


番兩間幼稚園? 學語文?學習壓力太大? (新聞透視-不快樂童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